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,师从院长丁善德和苏联问题专家阿尔扎斯·马诺夫学习作曲和理论,作曲家何(-1)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运用戏曲技法,借鉴越剧唱腔,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何,1933年生于浙江诸暨,作曲家,\n陈钢,1935年生于上海,作曲家。
因为如果直译过去不好听,而且我们可以直接联想到变成蝴蝶,但如果变成英文“梁先生和朱小姐”,就不会有美丽直白的蝴蝶夫妇概述故事了。
2、简要介绍一下音乐名作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创作者何占豪和 陈钢的生平?何,1933年生于浙江诸暨,作曲家。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,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高级班学习小提琴,与几名学生组成“小提琴国学实验组”,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与演奏的民族风格,《梁祝》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。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《烈士日记》、交响诗《龙华塔》、越剧音乐《孔雀东南飞》等,\n 陈钢,1935年生于上海,作曲家。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,师从院长丁善德和苏联问题专家阿尔扎斯·马诺夫学习作曲和理论,在校期间,他凭借与何合作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蜚声海内外。作品有小提琴独奏《苗岭的早晨》、《太阳照在塔什库尔干》等,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。\n这首歌创作于1959年,作曲家何(-1)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运用戏曲技法,借鉴越剧唱腔,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
文章TAG:硬笔 陈钢 祝英台 梁山伯 协奏曲 硬笔书法家陈钢